2013年9月9日

有魚產品開發設計創作:燈具2盞




藝術家:康雅筑

概念發想:
以搖籃到搖籃,資源再生的概念,透過淨灘,即撿拾海邊垃圾的方式,轉化大自然裡無法消逝的人為垃圾,因為大海與時間的磨蝕,所形塑出的質感與造型,成為可被再利用的寶藏。而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均為海邊容易取得的媒材,當燈具多量的產製也意味著海岸垃圾的淨減,達到環境平衡的意義。



作品一    深海之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尺寸:35x35x45 cm
材質:海邊撿拾的浮球與玻璃、銅線、燈組
售價:50,000 元

概念:以深海魚俱備發光體的概念,將海邊撿拾的浮球鑽洞,透過大小不一的洞來連結出燈籠魚的輪廓圖案,當燈具發光時由洞散發出的光點射映在天花板上,產生魚在空間裡悠游的意象。而海邊撿拾的碎玻璃,因為海水與沙石的磨蝕,形成意涵著時間痕跡的古老玻璃,在光源下晶瑩剔透,就像是大海孕育的水晶石,與深海底下的世界產生一種神祕與靈性的連結。



作品二    鳥胃之骸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尺寸:60x55x36 cm
材質:海邊撿拾的浮球與塑膠垃圾、漂流木、螺絲釘、燈組
售價:50,000 元

概念:人類製造的垃圾,已在太平洋的中途島造成大量鳥類誤時塑膠而死亡,大自然默默的成為人造的墳場。海岸邊的漂流木就像是樹木的骸骨,將它們組構成鳥的骨骼,結合浮球圓的形體構成身體與胃的意象,讓身體內裝載海邊撿拾的垃圾,如浮標、打火機、塑膠瓶蓋、拖鞋、魚網、保力龍等,述說這悲傷的故事。當燈具點起時就像是燃燒殆盡的餘火,而這些恆久的塑膠垃圾,亦轉化成極具色彩的積木,拼組出消逝與永恆、自然與工業的對立與美感。






2013年9月3日

壯遊開始的地方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/張永薇

初夏,力之捎來一個草擬的行程表,是關於開放給外地旅人體驗港口部落生活的小旅行提案,開頭寫著:「陽光與汗水的蛻變:花東部落壯遊課程」。我看著「壯遊」兩個字,心裡不禁納悶,兩三天的小旅行,跟壯遊有什麼關係呢?

而想起自己過去,初次旅行至港口一帶所感受到的,那無以名狀卻非常強烈的力量,是如何讓我從幾次的旅行,變成後來的旅居....壯遊,嗯,我突然明白了。

從去年開始,osaw有魚就陸續與花蓮「O'rip」合作,作為花蓮海岸小旅行行程中的一站,安排旅人在「漁夫的家」(也就是osaw有魚在港口部落的據點,保羅的家),藉由傳統編織的體驗與風味餐食的品嚐,近距離認識海洋阿美族的部落文化。

雖說是近距離,但當天下午至晚餐的迷你行程怎說都是不夠盡興的,而看著旅人們期待與滿足的眼神,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。所以,將行程擴大至幾日,提供一個讓人能夠更深入部落生活的行程,一直是osaw有魚夢想去做的。

六月初,漢帝教育基金會來信,表達希望透過osaw有魚帶孩子們認識港口一帶,讓城市裡生長的他們接近自然與土地、看看不同的文化,於是,這個夢想終於有了實現它的催化劑,在七月裡,孩子們浩浩蕩蕩地進入了部落,雖然港口部落只佔了夏令營六日總行中的兩天一夜,也足夠一行人充實地上山下海了。

親手帶回大自然的禮物,也明白了討海人的苦澀,這樣的行程依然不夠,不夠深入接觸在地的生活,也不夠一個旅行者深入探索內在的變化,但,又何妨呢?如果這次的體驗如此短暫卻不同:不同於他們原生環境能給出的視野,不同的語言邏輯與生命節奏,不同的食材取得與料理,不同的空氣與靈氣....

如果這些「不同」在年輕的心靈中造成任何小小的震撼,那麼,為了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記憶,心底的壯遊已然萌芽,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變成他人生中真正的壯遊。

用在成年的旅人身上亦如是,即使只有兩三天,只有得來不易的週休二日,人生很長,來到此處便已給了自己一個機會。

這次與漢帝教育基金會合作的經驗,讓osaw有魚更有信心,結合部落的海洋文化,設計成日數不等的客製化行程,給有心參與行程的旅人,一個美麗的「開始」。

歡迎與我們連絡,讓Makotaay(港口部落),成為你壯遊開始的地方!